海南日报石碌3月14日电(记者刘婧姝 特约记者符文倩 通讯员符长雨)眼下,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旧县村常年蔬菜大棚基地的甘蓝菜正值丰收季,一颗颗水灵新鲜的绿甘蓝如同绿宝石被包裹在叶片中。工人忙着收割、装包、运送、装车,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该基地是由旧县村引进的昌江秋果果蔬有限公司管理,从今年1月中旬开始种植,3月中旬陆续采摘。预计甘蓝菜亩产量8000斤左右,目前收购价为每斤1.6元,主要销往北京、山东、河南等地。短短两个月时间,高效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拓宽了该村产业发展的道路。
“往年的收购价格大概是每斤八毛到一块,今年价格约一块六,利润能达到一亩地四五千块钱。”昌江秋果果蔬有限公司负责人唐当佐说。
昌化镇旧县村驻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林立悦介绍,村委会和该公司签订了协议,将大棚出租给该公司用于种植蔬菜。目前,该公司种植了黑圆茄、甘蓝和黄皮大尖椒等蔬菜共120亩,并与公司商定每年定期给农户传授种植技术,发动其他村民一起种植,争取扩大种植规模,带领村民共同富裕。
“我们主要承包大棚种植新的品种,引进一些新的技术,在企业自身盈利的同时,也希望带动周边农户都参与进来种植。”唐当佐说。
“在基地务工比出外面要好一些,稳定而且工资收入也不错,时间长一点也学到了技术,以后赚够了本钱自己也要种。”昌化镇杨柳村村民唐明发说。
过去,昌化镇旧县村的村集体收入较低,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工作队与村两委干部积极谋划大棚基地项目,利用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60万元,流转土地230余亩,建设196亩大棚用于出租,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
“蔬菜大棚每年预计收益能达到50万元,今后将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促农增收的重要抓手,推动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促进‘菜篮子’成为百姓致富的‘钱袋子’。”林立悦说。
23-03-21 23:55
23-03-21 23:55
23-03-21 23:31
23-03-21 22:49
23-03-21 22:34
扫描下载南海网客户端
扫描关注南海网微信公众号